“一带一路”将为农业带来什么

2015年04月23日 12:55      中国农业新闻网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对于农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农业合作又将怎么实现互利共赢?

    打开“一带一路”通道

    农业合作互利共赢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刘华芹认为,“一带一路”是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对于企业而言,根本出路在于“资源整合”。刘华芹认为,让农业走出去,也是实现互利共赢的一个方面。比如通过境外农业开发,农产品运回国内可以解决一部分粮食市场供应问题,另外也帮助当地如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在柬埔寨的马德望省,来自我国山东的美晶集团投资了一个稻米产业综合开发园区,这个项目从稻米加工入手,向上通过水稻种植示范,与周边农户建立企业加农户的合作模式,锁定粮源,向下延伸至精加工环节,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美晶集团在那里租赁了1200公顷的土地,准备拿出500公顷土地,和袁隆平院士合作,做繁育基地,其余的土地,准备做高产示范。

    柬埔寨不仅有着丰厚的土地资源,而且常年的平均降水量在2000多毫米,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刘华芹认为,在周边国家进行农业合作,更有利于互利共赢。美晶集团董事长刘来法表示,柬埔寨农民缺少的就是技术和一些资金投入,跟我们合作以后,每公顷产量至少从3吨提升到8吨,这种效益是非常明显的,老百姓非常认可。

    一方面,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一带一路”下的产业合作,只有互利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另一方面,农业是比较特殊的领域,因为农业的合作,涉及的因素、对象国的条件、合作的基础,与制造业相比,差异是比较大的。刘华芹认为,企业进行农业合作,有几个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企业走出去首先目标得明确,到对象国是搞联合种植,还是联合养殖、做农业技术输出,合作的方向首先得明确。因为农业合作受很多自然条件的限制,所以得考虑对象国的自然条件是否适合搞农业项目。另外,要做好风险防范。农业合作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因为自然灾害造成歉收,这些风险因素,企业必须考虑周全。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

    农业龙头抢占先机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农业合作正在大步前行。据悉,在日前闭幕的第二届亚欧国际农业技术、装备洽谈会暨首届农副产品跨国采购会上,国内企业签约金额达到62.5亿元人民币。“一带一路”为中国与亚欧国家区域间农业领域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此次中外企业签约涉农项目包括玉米种子、钢结构蔬菜大棚、洋葱示范种植基地及蔬菜配送、灌溉技术等十几项。

    原商务部欧洲司巡视员须同凯建议,新疆可以在“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战略格局下,以中亚合作为先导,加快落实建设中哈、中土、中塔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中吉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等国家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优先推进项目,使其尽快成为“一带一路”早期收获的示范项目,进而推动新疆农业合作成规模、成建制,成为走出去的示范。

    201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规划。这意味着,连云港市将力争把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农产品加工贸易的重要基地、农业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中心。其实,在“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提出之后,连云港市各农业龙头企业便开始发力,以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抢得先机。如今,连云港市明确提出实施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规划,更为连云港农业龙头企业抢占“一带一路”先机打了一针“强心剂”。

    作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东辛农场在奶牛、水产、家禽等养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在粮食种植方面实力雄厚。据该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农场正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奶牛、肉鸡、水产养殖等方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积累外向经济发展经验,以打造对接中西部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