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飞为“首届河北文艺评论开放周”第七场作讲座

2022年12月27日 00:51      中视一带一路频道
陈宇飞为“首届河北文艺评论开放周暨第八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七场作讲座  一带一路 丝路文化

陈宇飞为“首届河北文艺评论开放周暨第八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七场作讲座


12月25日晚,由河北省文联、省评协主办,河北文艺评论基地(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协办的“首届河北文艺评论开放周暨第八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系列高端讲座第七场,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项目组首席专家陈宇飞,以《人文城市的中国实践——城市公共生活与空间拓展》为题,为省评协三级会员及宁夏、新疆评协会员、新疆巴州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直播公众作了精彩讲座。

陈宇飞指出,人文城市建设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城市高度凝聚人类的文明成果。人在城市这样一个高效运转、竞争激烈,充满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场景中,怎样找寻自己的家园感,是人们在城市发展中一直没有放弃的思考。人文城市建设的中国实践,要注重“传承城市文明和根脉延续”,实现“原生资源的现代活化”和“新生活的融入”,赋予“老地方新活力”;城市公共空间要既“方便交流停留”,又能找到“回家的路标”,使“生活氛围延续”。

陈宇飞为“首届河北文艺评论开放周暨第八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七场作讲座  一带一路 丝路文化


陈宇飞认为,建设人文城市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就城市的人文性发展而言,农耕文明时代的传统城市具有形态特征鲜明、构成符合人性、功能适用简单、乡村文化源泉、生活形态自然等特征;工业文明时代的功能城市具有城市规模拓展、文化交流加剧、生活内容丰富、城市功能多样、公共空间增强等特征;人文城市时代的新成长期,有关家园识别、人文记忆、生活意义、场所培育、文化认同等价值取向则显得格外重要,城市更新推进时需要更加注重文化的多样性构成。

陈宇飞谈到,中国传统城市更注重私人化空间,对公共空间关注相对不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会带动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大量的剧场、图书馆、体育场馆、主题公园、游乐园及更多的文旅设施,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公共空间需求,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有更多的体验。要通过原生文化保护、新生文化创造、品质细节保障,促进文化资源活化,找到公共空间新的生长点。所有这些,都有一种文化的坚持、文化的努力。我们要把责任担当起来,好好建设自己的家园。

陈宇飞教授是城市文化研究专家,走过很多地方,对世界各地、中国各地的城市文化形态了如指掌。他从世界最早的城市讲起,从国际共识和中国特色的人文城市战略谈起,先从城市的公共性的角度,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比较典型的世界案例和中国个案;又从城市的人文性的角度,梳理出人文城市的公共空间的价值,并用一幅幅图片,生动地展示了从农业文明时代的传统城市、工业文明时代的功能城市,再到人文城市时代的城市新成长期的几种不同面貌。讲座的全球视野和人文角度,帮助我们对城市功能、城市文化、城市公共空间做了全面、深刻又形象的理解,仿佛在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上,把一座座城市的面貌和特色一一展示了出来,给我们呈现了城市这一人类文明制造物的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的同时,又仿佛呈现了一个有关“人文城市公共空间”的数字化缩微博物馆的雏形。

陈宇飞为“首届河北文艺评论开放周暨第八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七场作讲座  一带一路 丝路文化


本场讲座的与谈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祁海峰认为,陈宇飞教授立足全球视野,对城市文化、建筑艺术、公共空间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对我们深有启发。第一,城市空间是有生命的整体。城市是规划和建筑的产物,同时也是具有自我生成性的,因此城市是有生命、有呼吸的形象存在,背后有着很多的人文支撑。城市文化空间的公共性使城市充满了生命活力。第二,城市是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的共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灵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表征。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可观可看可视可听的,江浙的小桥流水,安徽的白墙乌瓦,北方的石头房子,海边的码头灯塔,都是具有不同文化内蕴的城市建筑形象。形制、色彩、整体设计,及其中蕴含的内在文化精神,共同构成了城市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第三,城市文化需要文艺名家的文化符号意义作为支撑。文艺作品是城市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存在,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血液,它应该是清晰的,醒目的,是清洁的,高质的。第四,城市文化的传承创造。城市文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从古代文化、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支撑起来的连贯链条,并最终靠精神汇聚,生成具有时代新质的崭新城市文化。因此,具体到每一位艺术家,我们都身负着天然的文化使命和时代使命,都需要在不同文艺领域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助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在回应文化传统的历史回声,也是在呼应时代和人民的深情召唤。第五,“艺术名家工作室”是省文联近几年一个闪亮的城市文化品牌,是一种切切实实的文化惠民行动,它的硬件软件建设,不仅为群众打造了身边的文化艺术共享空间,更为基层群众学习欣赏文化艺术提供了审美引导,从而让文化艺术的发展成果能够为民所用,为民所享,从而实现文化艺术对人民的反哺。

陈宇飞为“首届河北文艺评论开放周暨第八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七场作讲座  一带一路 丝路文化


本场讲座的与谈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省评协副主席刘宗超认为,陈宇飞教授带着我们神游世界著名的城市文化景观,感受人类城市文明的积淀,信息量非常大,讲授非常精彩,令人享受。陈教授的讲座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中、西关系。西方城市中的建筑往往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每个时期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由于建筑的发达带动了雕塑和绘画的发达;而中国传统城市中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很难保存下来,历史遗存不够丰富,又由于传统音乐不够发达,代表中国艺术的应该是独特的书法艺术,由书法艺术又带动了文学和中国画的发展。所以考察中西城市的人文传统可以从西方建筑和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观察比较,二者的文化差异是非常明显而有意味的。而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呈现远远不够。二是形、神关系。城市外在形式中的人文内涵才是一个城市的魂魄,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积淀和流露。西方城市有深厚的宗教文化精神,中国城市有伦理教化的传统观念。中国由传统乡土文化到城市混凝土文化的转变过程中,城市人文景观有些混乱,怎样在我们的现代城市中体现我们的优秀的人文积淀和个性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三是雅、俗关系。也即艺术的专业审美和大众审美的关系问题。大众审美追求好听、好玩、好看,有时难于接受传统经典的审美,一些城市产生了审美乱象,这需要从事艺术创作和教育的专业团体强化文化使命感,做好普及与提高的工作,多加引导,让流淌在城市中间的优秀人文精神传承下去。

本场活动,腾讯会议和微信视频号直播平台从始至终一直在线的有近400人,其中,至21:50,视频号直播观看人数1148,点赞次数2万。

\

活动由河北省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汪素芳主持。

陈宇飞为“首届河北文艺评论开放周暨第八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七场作讲座  一带一路 丝路文化


主讲人简介
陈宇飞,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文化前沿问题”项目组首席专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地厅级主体班次主讲教员。主要研究专长:城市文化理论与实践,文化学理论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东亚文化之都”评审专家;故宫博物院开放研究课题评审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城市文化”和“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自信》《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等二十余门专题类、专业类课程,著有《文化城市图景》、《城市文化概论》等专著;撰有《人文城市理念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人文城市理念的中国化实践初探》、《城市化时代的价值重构》、《城市:我们新家园中的文化问题》、《城市形、神、义间的大融合》、《“智能时代”的城市空间特色》等数十篇论文。
与谈人简介
祁海峰,河北武安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其他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先后在巴黎、悉尼、意大利、北京中国美术馆、河北、广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国内外大型画册及专业刊物发表。多幅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机构收藏。    
出版有《生存的风景—今日中国艺术家祁海峰》《祁海峰油画作品选》《西藏风情—当代美术名家祁海峰中国画》《水墨延伸—当代美术名家祁海峰》《风声—海峰水墨》《山水牧歌—祁海峰作品集》《中国友联画院美术书法精品汇编第十四卷—祁海峰中国画》《中国美术家大系第十五辑—祁海峰卷》《祁海峰中国画作品集》等专著。
刘宗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造型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指委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高校艺术类教指委主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全国第五、八、九届刻字艺术展评委,全国第九、十、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评委,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评委。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书法分报告》首席专家。出版专著《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中国书法现代史》《大艺术观与书法创作》《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刘宗超》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艺术写意体系研究》。

近年主要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中国书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文化和旅游部)、第28届、30届、32届、33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中国书协)等。作品应邀参展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邀请展、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名家邀请展等。

 

来源:河北文艺评论   责编:一带一路微视
 

最新资讯